近幾年,中藥材漲價的聲音總是不絕于耳。近期,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再次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少則幾成、多則幾倍。
同時,由于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供應鏈受阻等因素,原料藥價格也出現上漲。有業內人士認為,海外藥企對中國原料藥依賴性高,短期內供應短缺推動價格上漲,加上國內原料藥企業在帶量采購政策背景下話語權提升,業績強勁增長。
部分中藥材漲價,動物類藥材最少漲五成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河北安國中藥材交易市場,記者走訪了多家經營戶后發現,近期,不少中藥材價格都出現上漲,漲價的品種達到30多種。

做中藥材生意多年的張女士告訴記者,進入九月以來,她經營的藥材中,就有三成出現了不同程度漲價。她表示:“川芎漲了有2元,原先賣20元,現在得22元!。除此之外,感冒藥原料板藍根、連翹、健脾補肺的薏米等也在漲價行列中,這些基本上都是中藥處方中用量較大的品種。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很多藥食同源的品種,也就是可同時入藥和食用的中藥材,價格也快速上漲,決明子、百合、豆蔻、紅花等漲價幅度在10%到30%不等。而漲價最為明顯的是一些動物類的中藥材,最小漲幅都在50%左右,最大的甚至翻了2倍還多。
“去年百花蛇大概是一公斤50元左右,正品貨,今年要100多元。烏蛸蛇去年一公斤400元左右,今年是1000、1200元!焙颖卑矅兴幉氖袌鲆幻虘粽f。徐東亞是市場里為數不多經營天然牛黃的商戶,她告訴記者,近期,天然牛黃的價格一路上漲,而且貨源還很緊缺。

她用了好幾個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黃,雖然重量只有0.5公斤,但價格卻高達20多萬元。而在4年前,這些牛黃的價格只有5萬元左右,4年時間價格漲了將近5倍,而現在還在繼續上漲。徐東亞表示:“要是按藥廠定的價格來說,今年比去年一公斤漲了四五萬元!
災害天氣影響原產地,部分中藥材減產
據央視財經報道,記者調查中發現,快速漲價的中藥材讓一些采購商措手不及,很多采購商都選擇觀望等待,而這也使得目前市場的交易偏向冷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漲價?
采訪中不少商戶告訴記者,一些中藥材漲價,主要是因為供不應求。像牛蒡子、川芎、連翹,今年原產地的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減少。對于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品種,主要受到今年疫情影響,需求量比往年明顯增加,導致價格上漲。
而動物類中藥材,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嚴控通關檢驗環節,因此進口量急劇減少。此外,疫情后國家出臺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從養殖、生產、防疫等方面都更加嚴格管理。
來自河南的采購商王女士說,她的用戶主要是小型醫療機構,而這些機構的需求量由于疫情因素,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她對采購原料持觀望態度。不少采購商表示,現在原料上漲使得采購成本直接增加了兩成左右,而來自客戶的需求量恢復還不明朗,因此,選擇先觀察價格走勢,再出手采購。
藥企面臨壓力大量囤貨降成本
中藥材漲價,給下游的藥企帶來成本壓力。中藥飲片、中藥制劑等產品價格會調整嗎?
解淑強是河北一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主要面向醫院和藥廠,而藥廠的訂單合同都是一簽一年,即使原料漲價,他們也無法調整產品價格。這幾年多變的中藥材市場,也逼迫他們形成了應對價格波動的策略。

康益強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解淑強:預判行情,比如今年產量會什么樣、庫存什么樣,綜合分析價格是漲還是落,我們再根據得出的結論,給客戶簽訂合同。一些企業都提前出手囤貨,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庫房囤放了幾十噸薏仁,是在兩個月前一次性買入的。
而有些企業在無法囤貨的情況下,就只能無奈接受成本上漲的事實。李龍是河北一家藥企負責人,企業生產的幾十種中成藥中,需要大量名貴中藥材,包括牛黃、麝香、熊膽等,而漲價的占到了相當比例,有的同比漲幅翻了一倍。

記者采訪了北京、四川等地的多家藥企,不少企業都表示,如果中藥材繼續漲價,他們也不得不上調終端產品的價格。對此,業內專家呼吁,隨著《中醫藥管理法》的落地推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原料藥年初訂單猛增
今年4月,據華夏時報報道,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他表示,由于中國企業產能恢復時間不長,國外形勢變化的實際影響未至,所以還沒有出現原料藥行業普遍漲價的情況,但是預計影響會在4月下旬至5月份開始顯現。
同樣,出口訂單增加也是“苗頭”初現,史立臣從原料藥企業方面了解到:“目前訂單有明顯增加,因為是剛開始受影響,所以貨品真正運輸出海關的現象不明顯,一些企業下訂單是為了‘占’下,防止復工之后缺原料。但是運輸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出口物流還在逐步地恢復!
史立臣認為,在國外的封國行動、原料藥廠商關停的背景下,未來國際市場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原料藥短缺的情況,預計接下來約半年的時間,中國原料藥企業的經營狀況會非常好,無論是在銷售總量上,還是在利潤上,今年整體相較往年會有較大的提升。
史立臣表示,長遠來看,他比較看好的是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原料藥企業,但在短期內,如果全球的疫情有明顯的抑制,企業逐步復工,中國的大宗原料藥市場會迎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同時原料藥價格也一定會漲。
就全球而言,盡管新冠肺炎疫情有影響,但全球范圍內基本藥品供應并未出現迫在眉睫的短缺現象。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影響全球藥品生產,但全球范圍內基本藥品供應并未出現迫在眉睫的短缺現象。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世衛組織一直在監測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藥品供應中斷的潛在風險。眾所周知,全球制藥行業所需的大量活性藥物成分和中間產品產自中國,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迫在眉睫的具體(藥品)短缺”。
譚德塞說,許多藥品廠商要么有替代原料來源,要么尚有庫存,盡管存在一些挑戰,但中國大部分地區現已復工復產。目前,世衛組織正在與行業協會、監管機構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以監測全球范圍內藥品短缺的風險,重點關注對初級衛生保健和應對突發衛生事件至關重要的最基本藥物,包括抗生素、止痛藥以及治療糖尿病、高血壓、艾滋病、結核、瘧疾等疾病的藥品。
此外,世衛組織還針對各國新冠肺炎病例管理制定了一個清單,包含呼吸機和供氧系統等在內的20多種關鍵醫療設備。譚德塞說,許多國家已出現相關設備短缺,且隨著疫情防控進展短缺現象可能會越發嚴重。
他呼吁每個國家都仔細評估世衛組織建議的新冠肺炎防控物品清單,以確保個人防護裝備和相關醫療設備的供應。 |